别再让孩子吃这些“低级”苦了,吃得越多,孩子命越苦

顶端新闻   2023-04-11 19:10:38

我是CiCi妈妈说育儿,大家可以叫我茜茜妈,专注家庭教育&育儿知识经验分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茜茜妈有一位亲戚,家庭条件挺好的,因为自己属于“苦”过来的一代人,白手起家吃了不少苦头才有今天的成就。在孩子8岁那年,他发现儿子一点苦也吃不了,还有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于是亲戚想了一招“吃苦”策略,希望以此让孩子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概念。

怎么做的呢?以往家就在学校旁边,8点半上课,每天8点才慢慢悠悠起床,踩着点上学校。为了让儿子感受上学不易,亲戚直接把家搬到了离儿子读书1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然后让儿子每天自己坐1小时公交上学。

于是,孩子从以前8点起床,现在每天都得6点起床,吃早餐,然后等公交坐公交去学校。为了磨炼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冬冷夏热,家里也极少开空调。不管儿子怎么哀求,爸爸都不答应,习惯了舒适圈的孩子,爸爸这一折腾,孩子觉没睡好,身体整天难受得不行。

很多家长一直很信奉【吃苦教育】,可你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你真的明白什么是“吃苦”吗?你让孩子吃的这些“苦”究竟有何意义?如果孩子“苦”没吃对,吃成了“低级”苦,那么不仅对他们人生没有帮助,反而还会让他们的命变得更苦。

哪些“苦”被称为低级苦?

如果在你眼里,让孩子“吃苦”指的是下面这些行为,那么我希望你能好好反思一下,因为这都属于“低级”苦。孩子吃了、长大并不会感激你,反而他们会憎恨自己、憎恨家庭或社会:

明明你早上可以送孩子去学校,20分钟就到了,你偏要让他自己坐公交花费一个小时——导致孩子长时间睡眠不足、上课没精神、学习一落千丈;

家里明明有钱买袜子衣服,非要让孩子穿破袜子短了一截的裤子出门,大冬天的孩子坐在家里冻僵;

晚上明明很热,孩子做作业满头大汗,却不舍得开空调,美名曰:“让他吃点苦头,才知道舒适的生活来自不易,更珍惜在学校读书的轻松快乐”

……。

像茜茜妈父母那一代人,尤其是喜欢“吃苦”学,特别喜欢给孩子灌输一些吃苦的概念。当看到年轻人过得舒服了,享受生活的时候,就会用一句“我们那会哪有这么好的日子!”然后搬出一堆吃苦经历,作为年轻人,每次听到父母说这些吃苦论,都会产生一种深深的“罪恶感”:

【我不配过这么好的生活!】

事实上,现在很多普通人、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的,苦头吃尽,最后也未必能成为人上人。这不是我消极,而是认清事实。有些父母更甚者,喜欢刻意让孩子去吃一些没必要的苦头,往往最后收获的是一个自卑懦弱、敏感胆小的孩子,反过来还要责备孩子“啥都不行”。你有没有想过,是不是你真正意义上的“吃苦”理解错了?

农村贫困儿童生活在菲律宾,儿童生活在菲律宾某个偏远地区。摄于菲律宾阿拉坎南哥打巴托,2018年4月

什么是“低级苦”?

茜茜妈依稀记得小时候,明明家里条件还不错,到了小学、初中,换季的时候同学们都有新衣服穿,而我总是穿表姐们的旧衣服(PS:表姐家比我条件还差),有些拉链都掉了,妈妈给我缝的扣子。

每次让妈妈给我买件新衣服,她总是告诉我“家里没钱,这衣服又没烂,怎么不能穿?”可是妈妈不知道:因为我总是穿别人的旧衣服,总是被同学嘲笑“捡破烂!”妈妈刻意地节约,直接导致我性格自卑敏感,总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更好的。

即便现在我财务自由了,有存款了,也不会花钱在自己身上。用我朋友总结我的话:就是不懂得爱自己,精力和金钱都在爱别人。

“低级苦”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可以理解为:

物质的匮乏、体力的折磨,仅仅为了吃苦而吃苦。过度/刻意节俭,除了让孩子感觉家庭贫困、父母没能力、自己穷、自卑,还有什么呢?

社会为什么要进步?科技为什么一代比一代发达先进?为什么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这么快?这都是为了让人少吃苦头的,因为这些苦压根没必要。孩子除了吃皮肉苦,少有其它收获。

长大后,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环境不好、遭遇坎坷、感情受挫,工作辛苦的时候。我们真正的高级“吃苦”教育,是希望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让孩子在成长中能够获得坚韧不拔的毅力、无所畏惧的决心以及勇往直前的勇气。

如何让孩子学会吃“高级”苦?

其实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吃点苦是为了:他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有辨别风险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只不过理解错了“苦”真正的磨练方法。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吃“高级”苦呢?

第一:转换“吃苦”思想

不要去刻意地追求金钱上的缺失,物质上的匮乏,一不小心容易弄巧成拙,导致孩子自卑敏感。引导孩子吃真正意义上的苦:比如读书的苦、坚持的苦、自律的苦,这样的苦不能完全理解为苦,因为它还伴随着成就感和快乐。成绩考好了、获得成功了,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吃苦”的真正乐趣。

第二:吃苦的同时,多给予孩子爱和包容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要给他们试试挫折教育,先安抚情绪再说;

孩子受挫了、失败了,家长的爱和鼓励会让他们更从容接受吃苦;

吃苦之路上,谁都会有泄气的时候,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一个缓冲期,休息一阵子再出发也不迟、别催太紧了;

第三:尊重孩子,客观看待他们的能力

让孩子吃苦不要太盲目,孩子有什么能力家长要清楚,超过能力的苦,就别逼他们了;

温柔而坚定地引导孩子,多坚持、尊重他们地想法,帮助孩子一起从苦走到甜。

关注@CiCi妈妈说育儿,专注于育儿&家庭教育知识分享。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要给CiCi妈点个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关注并私信我,看到都会回复。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