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川渝古镇 找寻巴蜀韵味③丨保存完好的寨堡

川观新闻   2023-07-11 13:01:00

海报设计 曾慧 张炼  

见四川


(相关资料图)

内江隆昌云顶古镇:600年古寨 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罗尹 罗清心/视频  四川在线记者 陈宇 

在四川自贡、内江、泸州三市交界处,有一个云顶古镇,古镇中有一座古寨叫作云顶寨,被誉为“庄院的微缩景观、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云顶寨位于内江市隆昌市云顶古镇海拔530米的云顶山上,围地245亩,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山寨,也是隆昌市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寨堡。

7月2日上午,经过一夜夏雨的冲刷,云顶寨笼上一层薄纱,平添一抹神秘色。循着犬吠声,记者探寻古镇和古寨的魅力。

内江云顶古镇(罗清心 摄)

“山至云端,与世相绝,云之无瑕,不染世俗”

从云顶寨寨门进入,石匾上写有“通永门”三字,顺着石板小路拾级而上,48座庄园沿途分布在绿树下、灌木边。

沿着曲曲折折的石板路继续前行,有一处池塘名曰“如意池”,一座古朴的五孔石桥横卧其上,恰似彩虹,美其名曰“落虹桥”。来云顶寨的游客,都喜欢站在桥上拍照,感受当年富贵人家漫游花园林榭的惬意。

走进寨墙高筑的一座庄园里,风吹过淹没于绿植丛中的屋基和残墙断壁,虽然不见朱门青瓦映繁花,但仍能从庄园内雕刻精美的各类旧时家具和屋梁,联想到600多年前郭氏家族人丁兴旺,以及众多客人拜访的场景。

内江云顶古镇(罗清心 摄)

云顶寨最初的主人是郭氏家族,其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泛的是:郭氏家族的始祖郭孟四于明洪武四年入川,挑行李至云顶山垭,因有衣箩滚于山下,遂认天意,就此播田耕种,断然居住于此,所滚衣箩处,世人称之为“梭箩垭”。

郭氏家族将此山取名为“云顶山”,其寓意:“山至云端,与世相绝,云之无瑕,不染世俗”。郭氏家族在此聚居几百年,繁衍生息,发展成为与安徽桐城方家齐名的大家族。古寨内寨楼、炮台、兵棚、马房、仓库、武器库、蓄煤池等一应俱全,根据史料记载:郭氏家族在全盛时期,人口有一千五百多人,田产分布在隆昌、泸县、富顺三县,每年单收租就达九万七千余石。富饶一方的云顶寨曾被喻为“云顶国”。

走过“落虹桥”,不远处就是云顶场。云顶场由云隆街、通泸街两条街道组成,其中,通泸街顾名思义就是直通泸州市泸县,走在这条百余米的街道,可跨两市。两条街道街面不宽,青石铺就,呈“丁”字形,两侧的铺面、民居两百余间,均为清代风格,系当年郭氏家族集市。

从小在云顶场长大的金墨湾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张勇说:“以前小时候这里很热闹,连泸县的人天不亮就来这里卖菜,周边许多老百姓都会来这里赶场。”后来,这里逐渐成为避暑游目的地。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带一方富

云顶寨松林涛涛,植被茂盛,是避暑的好去处。在隆昌市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过程中,当地政府为深入挖掘本土旅游资源,在云顶寨打造了贯通山上山下的“七彩路”,形成一条生态旅游环线。“七彩路”全长3.8公里,分成三个阶梯路段,让道路变得生动有趣。“七彩路”方便了群众出行,也为云顶镇农文旅融合发展增添新景观。

踏着曲折的“七彩路”,欣赏山寨林荫美景,呼吸着来自山野间的新鲜空气,倦乏了还可以在云顶寨上的梁家小店品尝当地的香肠、腊肉、红豆腐等特色美食。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带一方富。”云顶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借力“七彩路”和云顶山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结合百年梨花园、“云湖”环形跑道、亲子采摘园、古法手工作坊等项目,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基地,擦亮云顶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金字招牌。

云顶寨,所承载的不仅是一座古建,其历史、文化、民俗等元素已内化为隆昌魅力的一部分。进一步保护与开发,隆昌市把云顶寨保护性开发工作提上日程,组建了云顶寨旅游区保护性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内江云顶古镇(罗清心 摄)

隆昌石牌坊景区事务中心主任邹彬介绍,云顶寨保护性开发工作已经启动,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已于今年5月动工,正在进行500米寨墙的修复、如意池的维护等工作,接下来还将进行凉山馆、书院书屋的修缮,云顶场(丁字街)风貌改造,云顶寨通永门、日升门、寨墙至书院书屋沿途及周边环境治理和景观塑造等工作。

“一期工程预计将于明年5月完成。”邹彬说,本着“落架重建,全部恢复”“文物为底,文化为魂”的原则,隆昌市建立了云顶寨保护性开发工作定期会商调度机制,为有效掌握云顶寨保护性开发工作进度,他们每半月召开一次由专班成员单位参加的工作调度会,按照问题导向推进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工作事项。

行重庆

合川涞滩古镇:与自然共处与时间为友,保留那份“原汁原味”

重庆日报记者 商宇 周尤

6月中旬的一天,记者来到涞滩古镇,踏上横贯古镇东西的那条狭长又弯曲的青石板路,去探寻古镇古往今来的故事。

在涞滩,时间仿佛和别处不同,它轻描淡写了一些“变与不变”,高高的城墙,将古镇人世世代代保护在城里。栖居于此的一方百姓,任江水潮起潮落,任世间金戈铁马,守着一颗勤劳善良、淳朴厚道的心,自得一份难得的平静与祥和。

重庆唯一的瓮城 诉说古镇的由来

穿越华蓥山而来的渠江水,在重庆合川城区东北方向32公里处留下一滩,这里就是千年古镇——涞滩,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涞滩古镇分上下两部分。位于渠江岸边的下涞滩,是一个江边码头,也是最早的涞滩古镇,如今仅剩一条狭长的老街。上涞滩位于鹫峰山上,是一个古老的山寨城堡,距下涞滩大约1公里。

据涞滩历史文化研究者周云介绍,清嘉庆年间,涞滩人为防匪患,沿着山岩走势修筑了坚固的山寨城堡。山寨城墙全长1380米,高2米至3米不等。东面为东水门,南面为小寨门,两处城门只有一条石梯独路,地势险要。山寨西面为中寨门,地域开阔,为主要的城门入口,三处寨门至今仍保存完好。

“涞滩的地理位置特殊,易守难攻,涞滩人后来还在中寨门外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瓮城,这也是重庆境内唯一的瓮城。”周云带领我们走到了寨门前。寨门上,不仅有古朴的城楼与猎猎飘扬的旌旗,还有刚劲有力的四个大字——“众志成城”。

走进寨门,便是古韵流淌的涞滩老街。老街呈“人”字形,分为回龙街和顺城街。街道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风貌。漫步老街,可以看到老茶馆、老酒馆、老旅馆、老铁匠铺。

“古镇的建筑群中,以二佛寺最负盛名。”合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文化风貌科负责人牟强说,这座寺庙,历史悠久,特别是其门、柱、枋完全以自然岩体为基础,错落有致建于跌宕起伏的山岩间。

坚守古镇“本色”, 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愁

71岁的戴加谋年轻时曾短暂离开过涞滩。“去外面闯荡了几年,还是舍不得涞滩这方水土,又回来了。”如今,戴加谋和老伴在古镇上经营着一家饭馆,自己又当厨师又当老板,日子过得红火又踏实。

在涞滩,“离开又回来”的人不少。让他们割舍不下的涞滩到底有什么魔力?答案可能是那原汁原味的乡愁。

“我们在规划建设中,特别重视对古镇本色的保护。”牟强介绍,根据《涞滩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要求及保护划分范围,核心保护区内采取绝对保护方式,对重点建筑实行保护性修复,保存原材料结构,还原原有风貌;对典型民居实行保护性维修,尽量保持原布局、原材料、原结构,局部更新;对一般性民居实行立面保存,保持原立面特征;对不符合古镇风貌的建筑进行更新改造,保护古镇整体风貌。

涞滩古镇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就是不搞大拆大建,保持原面积、原高度、原风貌、原结构。这项原则,在涞滩传统村落保护项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激发古镇活力,打造文旅融合大景区

今年“五一”,涞滩又火了一把,5天假期共接待游客3.5万余人。近几年,涞滩古镇的旅游发展始终建立在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基础上。

“我们努力尝试不同的旅游元素,升级旅游业态。”为涞滩古镇策划了多个文旅项目的重庆原创规划设计院总经理陈绪造说,近年来,涞滩古镇在升级改造的同时,加大文创、民宿等旅游资源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涞滩古镇的旅游经济。

“‘十四五’期间,涞滩镇将充分利用涞滩古镇‘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等名片,结合巴蜀文化走廊建设,打造以‘一心两轴一带’为实施路径的‘涞滩—双龙湖大景区’。”涞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华表示,“一心”,即打造以二佛寺为核心的禅宗文化旅游景区;“两轴”,即建设以二佛村为轴的乡村旅游和民宿民居,培育以双龙湖为轴的度假康养和生态垂钓产业;“一带”,即打造以两堂村为重要支点,沿涞湖路、涞龙路布局的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带。

目前,镇上正在加紧建设精品客栈、翻修古戏楼,积极打造美术写生基地。可以想见,这个小而美的千年古镇,将在不久的将来展现独特魅力、焕发崭新活力。

(本文视频及图片由重庆日报提供)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